缘城寺
缘城寺历史记载中提到:“717 年,寺院创始人善无畏(印度僧人)抵达日本时,发现有 18 位仁慈的神明守护着这片土地,那里紫云浮动,观音菩萨(佛教慈悲善神)的光芒如满月般灿烂。善无畏欣喜万分,当他探访这光芒的由来时,便得到了一尊神像。”
771 年,光仁天皇修建了这座寺院,并命名为“千手院”;795 年,恒武天皇赐名缘城寺;988 年,一条天皇将其封为皇家寺院,缘城寺自此成为丹后地区的佛教信仰中心,开始繁荣发展。寺内有 7 座殿堂和 25 座其他建筑,从外门至主殿延伸超过 300 米。寺院静卧山谷之中,常年香火繁盛、香气缭绕。
缘城寺历经三次大火,三次重建。寺内供奉着大量木造千手观音立像和石塔,它们已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同时也属于京都府指定和登记的文化财产以及京丹后市指定的文化财产。其中部分珍宝会于每年 10 月 18 日公开展出。一千多年以来,缘城寺的僧侣还会兼任当地神社唐立宫的住持,直至 1868 年明治维新运动开始。
缘城寺别名“桥木山”(其中“山”象征佛教寺院)、“桥木寺”和“桥木宫”。这些名称均取自当地传统地名“桥木”,体现了缘城寺在当地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重要文化财产木造千手观音像
千手观音是缘城寺供奉的主尊。木造千手观音像通常不对外开放参观,仅在特殊节日和活动期间供人瞻仰。
千手观音像的面部神情呈现平安时代早期(794-1185 年)的特征,但浅雕衣褶和纤细躯干则显示出平安时代后期的特点。该雕像头戴三瓣无顶宝冠(形象源自佛经),由一整块木材雕刻而成,无内部接缝,还保留了天然的木材节疤,通体满雕,体态婀娜。合十的两手、持碗的两手与雕像的躯干均属同一木材,但左右其他手臂和底座多为后期添加,材料不同。雕像高 152 厘米。
重要文化财产宝篋印塔
宝篋印塔是一座七层宝塔,内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阐释了如来(佛陀)心的奥秘。据说,敬拜和供奉此塔的信徒将关闭地狱之门,立刻罪孽全消并获得觉悟。此外,还可避免世间一切苦难,获得无量福报。塔上铭文为“6 年,佛教弟子行秀”,是为纪念印度僧人善无畏而建。
基石上的格纹和莲纹凸显了时代特征。塔基层层叠叠,气势恢弘,是保存完好的珍贵遗迹。塔高 313.9 厘米,基座边长 227.6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