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No. 10緣城寺(京丹後市)

寺院導覽奧京都國寶級十寺巡禮

緣城寺

緣城寺的史料記載:「西元 717 年,開山法師善無畏 (印度高僧) 東渡日本,發現此地有 18 尊慈悲的護法神靈守護,紫雲縈繞,觀世音菩薩的聖光宛如滿月般皎潔輝映。善無畏深感欣喜,當他詢問這道聖光的源頭時,得到了一尊神聖的佛像」

光仁天皇於西元 771 年建造此寺,並賜名千手院;一條天皇則於西元 988 年將其封為皇室寺院。而後復於西元 795 年,喜迎桓武天皇賜名緣城寺。自那時起,緣城寺蓬勃發展,成為丹後地區的佛教信仰中心,擁有 7 座大殿與 25 座其他建築,從外門到主殿綿延 300 多公尺。寺中香火鼎盛,煙霧與幽香縈繞整個山谷。

縱使歷經三次祝融大劫,寺院均獲重建。寺內珍藏大量木製千手觀音立像與石塔,不僅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同時也是京都府及京丹後市的指定文化財。。部分藏品於 10 月 18 日對外展出,供大眾參觀。此外,在長達千年的歲月裡,直至 1868 年明治維新之前,緣城寺的住持同時於當地的發枳神社兼任宮司。

緣城寺還有其他別名,例如「橋木山」(「山」是佛教寺院的代稱,而非地理上的山嶺)、「橋木寺」以及「橋木宮」(「宮」即神社之意)。各種別稱皆源自當地名為「橋木」的聚落,反映了緣城寺在當地歷史的重要地位。

  • 緣城寺1
  • 緣城寺2

重要文化財木雕千手觀音像

木雕千手觀音像是緣城寺的主尊,此尊佛像平日不對外開放,僅於特定節日與活動期間方能一睹真容。
佛像的臉部表情展現出平安時代前期 (794-1185) 的特色,而較淺的長袍褶皺與纖細的軀幹則反映了後期的風格。佛像由單塊木材雕刻而成,無任何榫接,並且 (謹遵經文記載) 佩戴無頂式的三瓣花冠。雕刻時保留了木材原有的節理,整尊佛像表面均可見到鑿刻痕跡,整體造型略呈扭曲。祈禱手與托缽手與軀幹為同一材質雕刻而成,而另一側的手與台座則多為後來增補,且使用不同材料,整尊立像高 152 公分。

  • 木雕千手觀音像

重要文化財寶篋印塔

寶篋印塔為七層寶塔,內藏《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闡釋如來佛的心要奧義。據說,朝拜並供奉此塔者,能掩地獄之門,瞬除罪業,得證悟境。亦有傳言,敬奉此塔能免世間諸苦,獲無量福德。塔身碑文刻有「六年,佛弟子行秀」等字樣,此塔乃為紀念印度高僧善無畏而建。
塔基的格紋與蓮花瓣雕刻,展現出該時代的特徵。其層層疊砌的基座巍峨壯觀,保存良好。寶塔總高 313.9 公分,底座每邊長 227.6 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