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
天寧寺隸屬於日本禪宗三大宗派之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與安藝國 (今廣島縣) 佛通寺同為禪宗二十四派「愚中派」重要發源寺院,亦曾昌盛一時。愚中派因開山祖愚中周及而得名,他幼時於美濃國 (今岐阜縣一帶) 出家修行,13 歲前往京都,師從禪僧夢窗疎石,19 歲遠渡中國鎮江金山寺,拜師於即休契了研習禪法。
愚中周及回國後,於西元 1365 年創立天寧寺。除了兩件國家重要文化財:即休契了絹本自畫像、十六羅漢絹本畫作外,寺院內還保存了數座江戶時代 (1603-1868) 竣工的古蹟,不過多數建物仍為安永 (1777 年) 與昭和 (1961 年) 年間兩場火災過後所重建的。
藥師堂與開山堂倖免於第二次大火,因此仍保有 18 世紀的原始風貌。藥師堂供奉藥師如來,堂內天花板繪有原在中所作的雲龍圖;開山堂則採六角形設計,白色泥牆,堂內供奉愚中周及與即休契了的畫像。
重要文化財即休契了絹本自畫像
這幅中國禪僧即休契了的絹本彩色自畫像繪於西元 1344 年,高 89 公分、寬 34 公分。
僧衣以簡約筆法描繪,面部五官刻畫細緻,極具寫實感。此畫是即休契了為表彰弟子承襲其禪法,在愚中周及回國時所贈的餞別禮。愚中周及於西元 1400 年在右下角題字,希望此畫能於天寧寺永世流傳。
即休契了是愚中周及的師父,曾說:「中國本地的弟子當中,沒有人真正了悟我的教誨,唯有來自日本的愚中能夠領會。」
重要文化財十六羅漢絹本畫作
這 16 幅絹本畫作描繪了佛陀圓寂後仍留世弘法的 16 位弟子,據信創作於室町時代 (1336-1573) 早期。
李公麟寧靜祥和的筆觸描繪這些弟子,同時融入寫實與華麗之感,以細緻的線條勾勒具異國特色的羅漢臉部,並以厚重有力的筆觸描繪衣物,賦予動感美感。
每一幅畫像高 119 公分、寬 56 公分。這組畫作是福知山市現存最古老的羅漢畫像,且完整保存 16 幅全套作品,對藝術及佛教文化研究而言極為寶貴。據說這些畫作曾收藏於鄰近的伊崎城 (現已不存),然而伊崎城在 16 世紀遭受攻擊,畫作被秘密運至天寧寺,於戰火中倖免。